第(3/3)页 但也一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或者说是局限性。 那就是无人机在使用时,操控人员必须要处于静止状态。在部队预先进入战场的时候,倒没什么问题。但队伍行进间,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队伍行进间,无人机不升空,根本不能发挥任何功能性。升空的话,操控人员就必须得停下来,控制无人机探查一段时间,找合适的地方悬停。 人跟随队伍前进一段,再停下来控制无人机…… 如此反复操作,非常的不方便。 曲森的想法是,开发一种可以单手手持的操控器。利用惰性陀螺仪的水平感应,来达到控制无人机的目的。 超视距操作的时候,完全可以把液晶监视器挂到操控员前面队友的背上或者背囊上。 这样一来,操控员在行进中,只需要分出一部分精力,就可以时时控制无人机执行一些简单的侦查任务。 想法一确定后,曲森先找到了周莉商量。 周莉也非常感兴趣,俩人闷头研究了两天,确定了大概的设计思路后,觉得实现起来难度并不大,而且很有价值。就把想法和初步设计变成了文字和图纸,通过邮件发给了109所。 109所因为主导了军用小型无人机的研发工作,早就不是以前那个,整天担心被裁撤的小研究所了。 得到装备部的注资后,不但扩建了实验室,补充了大量的研究人员。再用不了多久,就会从无线载具研究院独立出来,成为一家就会部委直属的专项研发单位。 扩建了地盘,又有了钱有了人后,109所领导的压力也变大了。翻身仗已经打过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如何保证单位的技术领先,就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收到了曲森和周莉发来的操控器改进方案。只经过了初步论证,就发现了其中重要的实用意义。 尤其是曲森,已经被下面的研究院戏称为“及时雨”了。因为每次他都会在关键的时候,提出一些实用的想法出来。 如获至宝的同时,马上通知曲森和周莉,只要项目立项通过,俩人的奖金是绝对不会少的。 而且欢迎两人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邀请两人在时间方便的时候,到所里来做客,最好是能够加入各项目的后续研发工作。 可能是觉得口头邀请力度还不够,没几天两份特聘研究员的邀请书也被寄了出来。 曲森虽然在无人机研发组成立的早期,有一个“编外研究员”的头衔,但毕竟是带有奖励性质的。周莉在加入信息化战场支援部队筹备组的时候,就已经退出了无人机研发组。 这回可好,俩人算是再次回归无人机项目的研发队伍了。 等曲森肩膀上的血痂变成黑褐色,抓心挠肝痒劲儿也过去的时候,大院儿里一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这让刚刚正经工作了没几天的曲森,忍不住再次溜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