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商三秒-《我叫欧楚良》


    第(1/3)页

    1胜2平,健力宝中青队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毫无疑问地晋级。

    当所有小组赛都结束后,16强淘汰赛的对手也呼之欲出。

    乌拉圭。

    迄今为止,乌拉圭和巴西队是国际足联认可的唯二两支可以在球衣上绣上四颗星的球队。

    但不同于四次获得世界杯冠军的巴西,乌拉圭的四星有两次来自于世界杯,有两次来自于奥运会。

    在世界杯创办之前,1924年和1928年的两次奥运会足球比赛并不是又奥委会组织,而是由国际足联组织的独立于奥运会的两届足球杯赛。而这,也相当于世界杯的前身。

    经过国际足联和国际奥委会的协商,认可了乌拉圭在世界杯前的奥运会冠军,同意了乌拉圭绣4颗星的做法。这,也是国际足联为了感谢乌拉圭为足球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特别允许的殊荣。于是乌拉圭将四星绣在了国家队的球衣上,把四颗星星设计在了国家队队徽里面。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乌拉圭,在1950年2比1胜了巴西后,那座冠军也带走了乌拉圭人最后的辉煌。

    此后乌拉圭队8次参加世界杯,最好成绩是1954年和1970年的第四名。

    当时间进入90年代,乌拉圭足球彻底陷入低谷,甚至连世界杯的正赛都没有打入。就像上届1994年的世界杯,球迷们根本没有在小组赛中看到乌拉圭人的身影。

    这次法国世界杯改革,正赛首次扩军到32支球队。这不仅给了中国、日本这样的亚洲国家的机会,也是乌拉圭人重返最高联赛的最好时机。

    而一支国家队是否强劲,从他们的青年军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在比赛开始之前,朱光护就明确表示,自己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攻守方案。

    “...在进攻上,我会充分利用每一名进攻球员的能力,发挥其所长,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内对对手进行压制...”

    “...在防守上,我们会加强整体防守,不会出现单兵作战,疲于奔命的情况。利用队员的穿插和跑动,弥补阵型因为移动产生的漏懂,从而达到完美防守的效果。”

    朱光护信心满满的由来无非是健力宝在巴西留学已久,对于一些南美球队已十分熟悉。

    像是乌拉圭民族b队这样的乌拉圭俱乐部,健力宝在留学期间没少和对方打交道,并且赢多输少。虽然交手的队伍都不成气候,但最起码在对球员信心的树立上,已经达到了极致。

    对健力宝成员来说,对方国家队来了或许会犯怵,但是仅仅是青年军,他们还不放在心上。

    从战略上藐视对手,最起码这一点朱光护做得很好。

    而且近日以来,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佬频频出入中青队居住的酒店,拉个人就打听关于张晓瑞的情况。

    傻子都看得出,张晓瑞已经被洋人盯上了。这次世青赛之后,说不定就要被“洋贩子”“拐”到欧美去了。

    这样一来,能否在对阵乌拉圭的比赛中张扬自己的个性,突出自己的表现,也在球员的私心里生根发芽。

    于公于私,乌拉圭都必须拿下!

    ......

    6月25日,莎阿南体育场,中青队和乌拉圭的比赛正式打响。

    由于乌拉圭和马来西亚距离太远,所以这次看台上清一色坐满了中国队的球迷。虽然看台依旧是空旷无比,但唯一聚拢的红色,让球员们有一种主场迎战的感觉。

    主场作战,自然不能认怂。

    开场后,健力宝果然如同朱光护赛前描述一样,对乌拉圭人形成合围。

    “这个世界是怎么了?曾经的四星乌拉圭竟然被亚洲一只二流球队压着打?”

    看着有进10分钟没有碰到皮球的乌拉圭队,一些欧美的球探不禁睁大了双眼,把目光再次聚焦在张晓瑞身上。

    这是一支完全不同于国家队的青年军,皮球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张晓瑞脚下,而他也不是非常粘球,通过跑动和接应,把球牢牢地控制在己方手里。

    而当紧张的乌拉圭人开始对张晓瑞展开合围时,李金禹、商议、孙志等人又开始从其它路插上,在乌拉圭禁区内钉下3颗钉子。

    看得出,乌拉圭对张晓瑞极为忌惮,对他的防守下了狠功夫。

    但健力宝并不是除了张晓瑞就没办法组织进攻,相反,在禁区中和越位线上神出鬼没的李金禹后退后,也可以担当起控球前卫的职责。

    这样一来,一主一副两个古典前腰在乌拉圭弧顶前来回控球,双方的心理压力差在逐渐扩大。

    “不过我们也不能大意,乌拉圭队员的脚下技术不错,任何一次反击都有可能对我们造成致命威胁。”虽然镜头一直定在乌拉圭半场,但张鹭还是在麦克风中提醒了球迷。

    “健力宝,加油!”

    “健力宝,干他丫的!”

    张鹭虽然专业,但球迷们可不买账。

    我们场上占优,就必须要赢!

    踢了这么久了,也该进球了吧?!

    青年军历史上,这是中青队第二次在世青赛的小组赛中脱颖而出,球迷们急切盼望着健力宝能更上一层楼。无论是足协还是球迷,健力宝俨然成为了国足的救世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