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因粮而起的血案-《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2/3)页

    “哈。能够一战击退袁绍盟军十来万人,这样的战果,戏先生你还想怎么样?”戏志才不知道,其实刘易对这样的战果却是非常满意的。

    之前刘易就与袁绍的俘虏兵说过,不管怎么说,袁绍盟军,其实全是义兵,只是他们临时改变主意与刘易开战罢了。如今天下人可不知道其中这么多细未之事。在天下人的心目中,盟军终是盟军,是声讨董卓。顶着一顶大义帽子的军队。如果刘易当真的对袁绍盟军有太大的杀伤,传了出去,天下人又将会如何看待刘易?屠杀自己盟军的军士?所以,刘易最理想的想法,便是袁绍盟军与历史上一样,在董卓离开洛阳,迁都到了长安之后,盟军便离散,各自返归他们的地盘,好让刘易在洛阳从容布置。成立新朝,展自己的实力。

    只可惜,盟军大部虽然离散,但袁绍居然还不死心,纠缠了几路诸侯大军想攻伐自己,所以。刘易才不得不率先兵与袁绍对战。自然,兵进军虎牢关,不管袁绍走不走,都是要的,因为必须要把虎牢关控制在自己的手上,如此,才可以对天下造成一种震慑,让天下诸侯不能随随便便的来向自己挑战。刘易相信,只要让自己从容的在洛阳一带展三、几年,那么,到时候自己的实力便会大到可卷席天下的地步,提前结束三国混战的局面,减少汉人元气的损失,以确保大汉国运长久不衰。

    如今,可不用太多的杀伤,便把袁绍惊退,这便是刘易想要的最理想的结果,要不然,刘易怎么会单单的率四、五万军马前来与袁绍交战?在洛阳暂时不会有人来攻伐的时候,刘易大可把那新招的军士一起开来,对袁绍大军来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如果真是那样,袁绍哪怕是逃回到渤海郡,怕他一时半刻亦没有力量与公孙瓒等人开战了。

    “放心吧!”刘易走到了帐内主案之后坐下,对肃立的戏志才道:“袁绍实是无能之辈,成不了大事的,估计,不用多久,或许是明天,当我们大军到达虎牢关前的时候,袁绍盟军可能都已经全部离开,只余一座空关城等着我们去占取呢。”

    “袁绍会甘心如此就走?”戏志才以为刘易只是在说笑,在安慰他。

    “那就走着瞧吧,好了,戏先生你也忙碌了大半夜,时候不早了,命令军士今晚放心休息,明天不日上三杆不准起床,去吧。”

    戏志才愕然,不知道刘易在打着什么的主意,不过,他还是告退,但离开营帐之后,他还是找到了赵云、典韦他们,让他们率军布防,紧防袁绍会杀一个回马枪回来夺回大营。

    一夜相安无事,第二天一早,戏志才便来想与刘易商议进军虎牢关之事,但是刘易却左拥右抱,懒得起床,只是隔着帐门,让戏志才不要把将士叫来,让军士养足精神,只须要派人去盯着虎牢关便好,不用急着进军。

    戏志才有点不情愿,但是听到帐内吱吱唔唔的声音,知道主公又在对夫人不老实了,只好有点不满的离开,心里想着主公还是的,早前还挺急进进军的,但到了这个关键时刻,居然还有心思在与女人风流,不思正事。

    嗯,其实,戏志才是误会刘易了,不是说误会了刘易的风流,刘易此刻,的确是在元清、阴晓两女的身上大行乐事,但刘易并不是真的不思夺取虎牢关的正事。

    因为刘易记起了,盟军在真正离散的时候,似乎还生了一些事,生了这些事之后,盟才会真正的散去,袁绍与袁术也分别无奈的率军返回各自的领地。现在,刘易就是在等,等袁绍盟军自己主动离去。能够不战,就不要再战了,昨日的战事,刘易军中亦伤亡过千,没有必要的牺牲。也就没有必要牺牲了。

    攻城战,哪怕是很有把握的攻城战,牺牲都是在所难免的,刘易一直都避免古时候硬用人命去取关夺城的攻城战。那种架着云梯。或借着勾索攀附而上,顶着城上敌军的矢石、滚油、擂木去攻城,这样的攻城战实在是太过残酷了,如没有必要,刘易绝对不会去打这样的仗。所以,既然袁绍盟军有可能主动散去,那又何必再战呢?万一。刘易大军去得急了,反而激起了袁绍等人决死一点的心反而不妙。所以,刘易才会让大军原地不动,好好在这原本是袁绍盟军的大营休养整顿。

    而盟军当中,的确是生了事。

    袁绍与众诸侯,连夜撤回到虎牢关,到了关内,已经是下半夜了。

    袁绍败得窝囊。但却又不想在诸侯面前失威,亦不想盟军因此而离散,他恶人先告状。历数各诸侯在他大营受到刘易大军的攻击时候,他们没有率军来援,连逃得最快的袁术,袁绍也不留情面的训斥。弄得袁术心里极为不快。

    不过,袁术一直来,都被袁绍压上一头,受到训斥倒没有马上作,但是,别的诸侯却不干了,亦纷纷抗议袁绍的责备。说袁绍他自己都没有率军与刘易大军交战,一触即溃,这叫他们如何率军支援他?难道想让他们独力对抗那刘易如狼似虎的大军?

    一翻争吵,让袁绍与盟军诸侯当中产生了裂缝,各自不欢而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