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从老朱那里出来后,陈恪先行设计了国债券。 对这个国债券的设计也颇为简单,定下额度以及期限,再由户部盖章。 户部管着钱粮,这些国债筹集起来的资金将来自是也要到户部的,自然也就要由户部来盖章。 说白了这国债券其实是与银票差不多,只不过盖的章变成了户部。 陈恪先行弄了三千两,有一百两的,也有十两的,甚至有几贯的,几文的... 一切弄好之后,陈恪便先行见了老朱。 “陛下,臣先划分出了三千两的国债券,期限为一年。” 一进东暖阁,陈恪先行把手中的国债券递给了老朱。 老朱接过,陈恪才又道:“这三千国债券本就是为让人们认识国债这个产物,因而臣只弄了三千两,当一年之后,人们顺利把手中的国债券换成加了利息的真金白银,人们便会相信国债,到时候人们自然会把手中的闲置资金用来购买了国债的,到这时,朝廷若再缺钱,完全不必以增税的方式来筹集,以国债便可解决。” 说了这么多,陈恪只是在让老朱树立对国债的信心。 其实说来,陈恪的主要目的还是想把士绅商贾手中的闲置资金流通起来,只有流通起来的钱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收益来。 老朱把手中的国债券翻看了几遍,叹道:“咱都不记得上次与人借钱是何时了,倒是想不到到了今日,竟还有余人借钱之时。” 历朝中,朝廷若没钱可用只会收税,还从来没有没钱可用之时与百姓借钱的时候。 这绝对是史无前例的头一遭。 对老朱的感叹,陈恪笑了笑道:“所有的政策发行目的都是实行国强民富,这个国债券的发行带动了民间闲置资金的流通,定会让百姓富裕,国家强大的。” 老朱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支持国债券了,当然是得恭维一番的。 “行了,你小子也别给咱戴高帽,这些国债券咱会下旨户部盖章,如何把之变成实打实的银子就看你的了,另外,除了这些之外还需在半个月之内筹集起剩下的七千两。” 七千两也不是个大数目,由京师的商贾联合募捐倒也不算太难。 关键是,平白无故让人家往外掏银子,没有谁会心甘情愿的。 就那些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想让人家往外掏钱,那可不再多与少。 对老朱的再次叮嘱,陈恪一脸地为难,道:“陛下,真不是臣说,与他们募捐,不说七千两,就是七百两七十两,怕都是难上加难。” 老朱那么反感商贾,哪能不知那些商贾尿性,自也赞成陈恪抱怨。 但朝廷现在实在没钱,不能加印宝钞,又要救灾。 大明刚刚建元,又需休养生息,不断减税还来不及呢,哪能再加税。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募捐还能怎么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