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乱敲钟-《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2/3)页

    然而他们终究还是凡人,虽然这一点他们早就已经忘了,病态的竞争第二条:一个人并非无所不能的,不能又是建筑师、又是医生、又是小提琴手。

    但他觉得自己非常聪明,这些全部都可以胜任,如果别人比他优秀不是他的问题,他头一个做的就是把对方打压下去,因为只有他可以当“赢家”。

    专家的意见他不听,非要一意孤行。

    如果这种人掌权,几乎可以预见结果,他藐视普通人的权力,包括生存权。

    如果后天那部电影里的总统没有听杰克的意见,不让美国人撤离,那么死亡的人就更多了。

    在他的眼里钱比人命重要,人没了可以再生,钱没了,怎么办?

    没钱了他觉得羞耻侮辱,只要有钱,被人怎么骂他都觉得无所谓,那不过是“失败者”、“柠檬精”嫉妒心作祟的抱怨而已,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需要忏悔。

    新教徒对罪的感知力很低,但他们好歹知道崇尚节俭、主张克制欲望。

    消费主义则连最后的崇尚节俭和克制欲望都扔了,每天都像在过狂欢节一样,把今天的、明天的都用光,后天怎么办根本不去想,给子孙留下些什么也不去想。

    有的时候人类抨击社会达尔文主义,却不自觉得按照这个标准行事。

    伊拉斯谟曾经受邀在剑桥大学作讲座教授,他曾用拉丁文写下这样一句名言:

    Vellem        eam        mihi        liberatem        fata        sinerent        natura        quant        contulit.

    我希望命运准许我拥有同等程度的自由,就像自然赋予我的那样。

    什么样的人应该被淘汰呢?一个脑力弱的人,可能擅长协调群体关系;一个社交能力弱的人,可能创造出博弈论这样的数学理论。

    在多元环境中,衡量的标准也是丰富的,但是没钱就看不起病,则让穷人被“自然淘汰”了。

    比如一个作家,他不想写太世俗的文学作品,而一个资本运作者,却奔着盈利的目的让他写符合大众需求的作品。

    柯南道尔想写历史小说,可是大众想看福尔摩斯,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他不得不让已经死了的福尔摩斯“复活”,然后有了《巴斯克维尔的猎犬》这部充满了惊悚元素的小说了。

    伊拉斯谟的思想不仅影响了马丁路德,还影响了拉伯雷。

    他在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了自由自在而快乐幸福的童年,后来就跟所有的男孩一样,被送到了修道院里去上学。

    修士的生活刻板乏味,充满了清规戒律的束缚,他早就腻歪了,后来开始学习希腊文,通过希腊文了解希腊和罗马的古代文化。

    在希腊神话里,创世的是泰坦,而非上帝,当时修道院反对学习古代文化,认为学习希腊文是追求异端学说,所以修道院搜走了拉伯雷的所有书籍,拉伯雷愤怒之下换了一个修道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