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封赏打折-《驾个小艇去明末》
这次觐见崇祯帝,许东的收获还是很大,在皇帝面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下一步被允许单独成立长岛卫,可以绕开登州卫的制约,并给与了极大的自主权。
以自己当前的基础,用好掌握的现代技术,加快发展一些产业,再好好经营管理,自己的实力必定能够得到有力提升。不过许东没有想到,崇祯帝对他的封赏还没有出京,就在有心人运作下打折了。
从宫中出来,许东回到了知味观酒楼,又亲自培训了情报组人员,让他们重点盯一盯京城王家,许东总感觉他们以后会搞点事情出来。
觐见完崇祯皇帝,许东京城行的任务也算完成了。第二天,许东前往陈府,与陈雨欣见了个面,叮嘱她在京城好好照顾自己,并抄了首现代爱情诗——致橡树送给她,让陈雨欣内心小鹿乱撞、开心不已。人家姑娘都送定情信物了,作为男人总不能一点没有反应吧。
陈云哲已经招募了四十多户工匠,准备随同许东一同前往草屿岛。至于京城王家,许东是不想去了,让人给李莺莺捎了封信,就开始准备返程事宜了。
京中各项事情告一段落,许东带着一行人,从通州漕运码头上船,驶往了草屿岛。一路上,陈云哲对登州号的驱动装置极为感兴趣,一直守在那里不肯挪窝。
许东觐见结束后,崇祯帝拟封赏许东为长岛卫指挥使的旨意就送到了兵部。刚好这天是王永图在当值,看到崇祯的旨意到吸了一口凉气。
许东原来只是个卫指挥佥事兼千户,虽然是个四品官,但实职就是个千户。自己得罪就得罪了,如果这么快就晋升为正三品官,统辖一个卫所,以后恐怕不是王家能得罪了。
“不行,必须给他找点麻烦。”王永图暗自说道。随即就去查找山东那边上报的文书奏折,看看有什么许东的把柄问题。
翻了一圈,还真被他翻到了山东总兵刘泽清上报的文书,里面讲了登州卫反映许东顶撞上司、不服管理等问题,但基于他对鞑子的战绩,建议单独成立长岛卫,将登州左千户所交还登州卫,以确保号令一致。
王永图立即如获至宝,叫来与他交好的兵部给事中,请他以上官反映问题及封赏不宜太过的理由,驳回崇祯帝的旨意,报内阁重新议定。
晚上回家,王永图又跟王喻义报告了此事。王喻义恼怒地说道:“你一个兵部员外郎都不能好好了解下许东的情况吗?这么一个能打的武将上门来,跟莺莺明显又有关系,硬生生就被你说得没有前途给得罪了。”
“父亲大人,我这两天不是没在兵部当值嘛。再说了,我主要也是为了能跟吏部唐侍郎那边搭上关系。我这兵部员外郎当了也有年头了,要想再进一步,肯定需要在吏部有人啊。”王永图解释道。
“那你的意思就是得罪到底了?最好把许东的封赏给搞黄了?这断人前程,可是要结下死仇的啊。”王喻义还是有所顾虑。
“父亲大人,关键是唐二公子很喜欢莺莺,不得罪许东就要得罪唐家,加之上次许东过来,算是已经得罪了,再去修好我们王家也拉不下这个脸啊。”王永图道。
“唐家是要加强联系,能够联姻当然最好,但现在天下形势动荡,武人的地位日渐升高,也不能公然把许东得罪死了。
对他的封赏提出质疑这是兵部给事中的权力,你不要站到一线去,他许东也未必知道就是你使了绊子。内阁这边让唐家去用点劲,唐世济是温首辅的人。他家公子要娶莺莺,肯定要摁住许东的。
还有莺莺能不能嫁给唐公子,你们可以劝说劝说,但最好让她自己同意。这样就算许东来了也没什么可说的。”王喻义不愧老奸巨猾,很快想出了躲在背后使阴招的办法。
晚上,王之新便约唐昌明,边喝花酒便说了阴许东的事。唐昌明本来就对许东敢和他抢女人非常愤怒,拍着胸脯说包在他身上。
唐世济虽然有两个儿子,但长子是小妾所生,在家中地位一向不高。唐昌明虽排第二但是嫡子,又比较会来事,在家中一向受宠。
本来唐世济也为唐二少常年在烟花之地争风吃醋头疼不已,这次听说他想娶王家外孙女李莺莺为妻,既能娶个正经的名门闺秀儿媳,又能得到王家的助力,也感到很满意。
听说一个卫所武官还想跟他儿子争夺女人,自然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要到内阁运作一番,狙击一下许东的任用。他在吏部多年,常常被人恭维为“天官”,又深得温体仁信任,哪会顾忌一个小小四品武官。
本来崇祯帝下旨提升一个卫指挥使,内阁也不会过问。不过既然兵部给事中提出了异议,内阁就要审议一下了,再拿个意见报皇帝。
由于唐世济事先已经请托了,内阁首辅温体仁一开始就定了调,对武官的奖赏不能酬功太过,特别是对年轻武官,压一压他们的性子有好处,否则立点功就容易飞扬跋扈。
首辅都这么说了,兵部给事中又提出了还算正当的理由,当然皇帝的面子也要顾及。于是内阁审议决定,同意组建长岛卫,但只提升许东为长岛卫指挥同知,代署指挥使工作。
也就是以副顶正,既符合崇祯帝让许东负责长岛卫的旨意要求,又暗暗给许东的官职降了一级。从原来提升到正三品改成了从三品。
同时批复同意山东总兵府的意见,将许东现在掌管的登州左千户所还给登州卫。在他们看来,许东主要的力量肯定来源于千户所,这么一调整其实就是明升暗降,削弱了许东的实力,也就断绝了他以后再立新功。
内阁的意见报到崇祯那里去后,温体仁又说了一通冠冕堂皇的理由,还假意为许东考虑,防止他升官太快成为众矢之的。崇祯哪能看出他们明升暗降的把戏,加之也总体符合自己的旨意,也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