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杨太后那边思索许久后,终究还是决定,不折腾了,让秦王李世民早日入土为安,毕竟她跟李世民本来就没多少感情,何必死后还非得合葬在一起呢? 三个人在一起,她都怕尴尬。 而且她很清楚,即便这事得到了无上皇的许可,也终究不那么合乎理法。 百官肯定会有议论抵制! 她可不愿意给儿子添麻烦。 征询过无上皇白圣以及自己母后意见之后,已经改元咸平的李恪,很快便开始按他们的意见,安排李世民丧事。 没错,白圣现在不是太上皇了。 他是无上皇。 主要是李恪登基后,他母亲杨贵妃理所当然晋升成为皇太后,这时候再称呼白圣为太上皇的话,就有些不太恰当了,也不合适,毕竟现在的皇太后是太上皇的儿媳妇,怎么看都显得很别扭。 正好前头也有过,孙子登基,爷爷还在世的情况,那时便尊之为无上皇。 虽然那个朝代很离谱。 但好歹勉强能算有先例可循,官员们也懒得再创造一个新的称呼,然后白圣他就有了这么个还挺中二的新身份。 太上皇之父——无上皇。 等李世民的丧事结束,李恪便开始循序渐进的缓慢改革,一步一步的来。 没办法,如今世家门阀势力实在太过庞大,说句不太好听的,前朝亡国虽然有隋炀帝杨广的因素在,但世家门阀在这过程当中起的作用也绝不容小觑。 隋末反王,哪家没门阀背景? 温水煮青蛙的缓慢割肉,那些世家门阀兴许还能忍受得了,可一旦真大刀阔斧,表明态度要彻底覆灭世家门阀。 谁还能任你宰割不成? 比如说隋文帝,他所创建出来的盛世,实际来讲就是靠割世家门阀肉,以及乱世之后不瞎折腾,才能得以促成。 最简单直白的一个政策便是,大索貌阅,相当于人口普查,随便一搞就增加了一百六十四万人口,其中成年男丁四十四万,后续又增加了些新措施,等到开皇十八年的时候,相比较于开国之初统计的数据,总人口几乎翻倍,按户来算的话,更是从四百万户增长到八百七十万户,增长的速度可谓相当恐怖。 这么多人哪来的? 总不可能是生出来的吧,建国总共才十八年,再能生也生不出这么多啊! 那些人口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从世家门阀手里抠出来的,属于投靠世家门阀,被世家门阀隐藏起来的人口,这些人只有被查出来登记在册,才能成为国家人口,给国家缴税,增加国家实力。 否则增加的就是世家门阀的实力。 隋文帝从世家门阀手里抠出这么多人来,国力能不增长,能不出现盛世? 而当时天下实在乱的太久,不仅百姓希望和平,世家门阀其实也不愿意见到乱世出现,这才忍了下来,直到后来隋炀帝实在不干人事,不仅不给世家门阀活路,连百姓的活路都不给,那就没办法,只能齐心协力,掀翻了隋炀帝。 所以钝刀子割肉,温水煮青蛙,世家门阀大概率是能忍下来,或想方设法钻漏洞,通过其他手段弥补自家利益。 可要真大刀阔斧叫嚣要灭了他们。 他们肯定也不可能等死。 到时受苦的还是百姓。 所以白圣和李恪才会定下循序渐进慢慢来的计划,比如先改进技术,降低笔墨纸砚和书本价格,又比如将各地的文教事业,纳入官吏考核范围。不管如何,如今大部分官吏都与世家门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人也以与五姓七望通婚为荣,多培养人才肯定没坏处。 等有了足够多的底层人才,接下来当然就是改革科举,增加进士的名额。 一切都如白圣他们计划的那样。 缓慢推进着。 甚至于就连过程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暗地阻挠,白圣他们也都是心知肚明。 毕竟他们是真开挂了! 面对李恪的那些操作,世家门阀们又不傻,很清楚他究竟想干什么,但毕竟没有丧心病狂的直接动手,所以他们也只是暗地里做些应对措施,比如科举的时候,尽量让世家门阀子弟中进士。 又比如中进士之后的选官,如果这个进士是世家子弟,那么很快就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官位,并且迅速上任,如果不是那就等着吧,一个萝卜一个坑,而且就算有坑了,肯定也不是什么好坑。 世家子弟看不上的那些官位。 第(1/3)页